找到相关内容849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心经》禅说

    回归,让你恢复。恢复到象佛一样的圆满。这就是智慧,佛教的智慧。  前面是显说,明显地说了。说出了我们的烦恼,说出我们的所知,所有的人生不明白的地方,通过这样的说明,都知道了:噢,原来佛教的原本的...,本来的实相,所以说他行的是深般若,不是广般若。行深般若波罗蜜的时候,他以这个甚深的般若观照的时候,他超越了现象,超越了有为,超越了相对,空和有的相对,超越了人我,超越了烦恼性,超越了执着性,所以他...

    净明山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3466017.html
  • 马祖“大机大用”蠡测

    由前往后有一个不断次第进步或正反合的过程。这是基于当代人根深蒂固的进步框套禅宗思想的结果。窃以为,用这种方法观察佛教并不是不可以,但要注意,它只适合于断除烦恼的渐修内容,对断除所知的顿悟内容却是不相应的,因为断除所知意味着证悟本心,而本心是言语道断、心行处灭、无二无别、无形无相的实相,只能刹那间顿悟,而不能一分分渐悟(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渐悟)。这个道理,不仅佛陀在《楞伽》、《楞严》等经中做过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3966357.html
  • 弥勒法门——“真实大方便门”

    是下品行者——修诸净业而不乐生兜率者,或欲往生而功德资粮不足者,他日在龙华三会中,必能亲谒弥勒如来,闻法得度。初会说法“令出烦恼”;第二会说法,“令渡无明海”;第三会说法,“另心善调服”。总之,任何... 普范:弥勒菩萨广结善缘,普摄群机。他“不修(深)禅定、不断(细)烦恼”而去和众生广结善缘,这是他的慈心。从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的一段开示可以看出他普摄群机的悲愿:“为化其人,令人佛法,而往于彼;又为生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1666398.html
  •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讲要

    。病者谓贪嗔痴慢见等二烦恼(现行)习气(种子)累心为病,离此粗重轻快现行即为无病。然粗重根本,乃无始无明住地,为一切苦依,无此依则一切身语意业随心所欲皆无过失。如是六相灭四德显,即至心之最乎稳处也。...有情摄受和顺,如水,能令散沙凝聚不失。合此通别四相,如次为净我常乐之四德也。又自性义,如论自释云,离染清净相者,谓即此自性不染,又出客尘烦恼得清净,如火、摩尼宝、虚空、水等,为灰垢云土所覆翳时,虽其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366670.html
  •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讲要

    涅槃者。佛以方便力,示以三乘教,众生处处著,引之会得出。   如来复语舍利弗言,此甚深法相, 一则无漏, 一则不可思议。漏为染法,即心与烦恼俱起,如器有孔而漏。善法之失,为有烦恼故。佛所证法,已至清静之极,故称无漏。又思议即分别,常为颠倒虚妄,离此倒妄,即为寂灭,故不可思议。由是而知佛所证说者、离烦恼及所知,二远离,最极清净。未得此境界者,云何能知能解。然此境界凡愚即无入处耶?是又不然。若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766675.html
  •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

    知者指所知,盖烦恼前已制伏,不能为患,今特致力断所知,以明心相。纶恃提示观察自心,此乃归本之谈,菩萨行固始终不离於自心也。云何四种无知?一於共相无知,二於自相无知,三於杂染相无知,四於清净相无知。...故诸烦恼病难可疗治, 一则於己憍慢, 一则诽谤大乘学人。如是八种爱见二行增上之,发端极微,积厚难治。出家学道,於隐微处不可不洞烛其弊也。反此即是八种随顺学法应知。   第五门知不善学沙门,出家众中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866676.html
  • 大乘起信论考证

    ,真谛他处译此为烦恼、智障都不作“碍”字。第二,《起信论》中引用了《仁王经》、《璎珞经》、《遗教经》的义理(虽无明白的引文,但义理却是从之而来),此等经既属伪经,《起信论》引用它们,即可判为伪论。再...烦恼碍、智碍”,真话在他处译作二,诚然不同。但在真谛谤以外亦未见到他人有此译法。如常盘所说真就在译《起信》时持为用了这样的名词,也还说得过去。那就何妨说《起倍》为真谙所译呢?所以用此来作否定真话译的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5266700.html
  • 南山寺佛教史略

    九根无碍,就是说仁山和尚已经去掉了烦恼和所知,已认识到了诸法真谛。十行,就是菩萨修行的五十二位中的第二十行至第三十行,即欢喜行、饶益行、无嗔恨行、无尽彳=、离疾乱行、善现行、无著行、尊重行和真实行...钦命五台山敕建万圣佑国南山极乐禅寺碑记》)的境界。这就是说,普济和尚经过几年的勤学苦修,已经掌握了佛教的基本理论,去掉了掉举心、散乱心、劫浊、见浊、烦恼浊、众生浊、命浊和色欲、形貌欲、威仪欲、语言...

    肖 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2666921.html
  • 《释量论》简介

    ,间接指的是道谛,即是究竟的灭谛跟究竟的道谛。“善逝”可分几方面看,如以止观双运世间道来灭除烦恼的话,它不会是一个完善的断,因为以后烦恼还会再产生,没有尽善尽美,所以没办法说它是善。佛弟子修到见道、修道,用出世间的道得到了灭谛,可是他们还是没有断除轮回,所以只是善断。声闻、独觉的阿罗汉,他们是断了,可是断的只是烦恼,所知并没有断,所以不是无余断除。在这样的比较过程中,可以把佛的涅槃或佛的灭谛与...

    见悲青增格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5267593.html
  • 生圆次第(1)

    踝骨相连。  第九条脉是“切玛”,意为燃烧,指能烧毁诸烦恼。它与大脚趾之第一趾关节上的汗毛相连。  第十条脉称为“宜桑玛”,意为善心。它可助我们了悟俱生智,同时产生智慧的能量。由于此种功德,它被称为...我执,而有自他之分,生起贪嗔等烦恼。当我们有了亲疏爱憎的分别心时,就是在染污障碍自己内在的本尊。  2.通过圣观,与本尊三密相应,来净化行者的身口意。  在圣观中,我们要将一切众生视为本尊。无论众生是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0067763.html